通用banner
您当前的位置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联系我们Contact Us

湖北文龙景观园艺有限公司

公 司 地 址:枝江市马家店计划社区8号 (沪渝高速枝江道口南行3公里处)

办公室/传真:0717-4289958  

董事长 :13507241318  (王友江)

北京优质苗木驯化基地地址:北京华源发苗木花卉批发市场二期5排11-12号

北京办 :18311011059(王女士)

枝江市仙女生态苗木试验基地地址:仙女镇屈家店村

基地负责人  13477851096 (滕女士)

枝江惜春园植物园地址:枝江市白家岗村

基地负责人  13507241318 (王先生)

中国园林苗木网 (1).jpg

8位大咖深度分享:公园城市这样建

2023-09-01 11:13:35

微信图片_20230901110336.jpg


8月26日至27日,以“公园城市与城市更新”为主题的全国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宜昌隆重举行。


论坛以线下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上线下参会总人数超过50000人次。


论坛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绿色转型发展、城市更新等目标任务,研讨推动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最 新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交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的方法和路径。


微信图片_20230901110336_1.jpg


《公园城市建设的零碳刚性和零碳动能》

潘家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


潘家华指出,工业文明城市扩张的技术范式是不可持续的,现阶段社会需要公园城市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创新发展范式。而要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公园城市需要率先从低碳向零碳转型。


《巴黎协定》所规定的“碳中和”即温室气体的人为排放与人为移除达到动态平衡,也就是净零碳,不仅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客观要求,也是可持续现代化的基本保障。净零碳意味着高碳的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有序和最终退出,代之以零碳的可再生能源,所释放的,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可持续繁荣的现代化的动力源泉。


报告列举了从低碳向零碳转型的诸多可能性与优势,论证了零碳发展将成为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零碳刚性成为公园城市建设的新标准。潘家华最终表示实现净零碳可持续迈向未来的现代化,有着极大的世界意义、普适意义,将推进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提升现代化水平。

分享以远程连线的方式进行


微信图片_20230901110336_2.jpg


《公园城市理论研究与高质量发展畅想》

刘滨谊

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委员会主任、教授


刘滨谊在分享中依据人居文明发展线索,阐明公园城市作为人居文明发展历史的必然性,并从中国数千年人居环境发展和现代人居环境科学中寻找公园城市研究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来源。


他提出了公园城市人居环境认识论的生命观、时空观、分析与综合观,总结了建设公园城市的目标与价值体系,给出了公园城市的9项综合目标与价值评价标准“ECH9”,即生存、消费、人本、产业、经济、生态/创造、文化、公共/健康、幸福、和谐。


刘滨谊还论证了公园城市人居环境理论框架与国家发展战略5个统筹的同构关系,指出了实现公园城市提升多重城市“三力”的可能性,进而探讨体系化、全域化、地方化、主客合一的建设公园城市的方法路径,倡导城、人、境、业的“三位一体”结构与实现路径,提出了一种以生态文化中心区ECD取代传统城市CBD、RBD的公园城市中心区空间发展模式。


微信图片_20230901110336_3.jpg



《自然城市》

王向荣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中国园林》主编


王向荣指出工业化以来,面对城市发展的各种环境问题,为了构建起人与自然本应具有的和谐关系,学界专家提出的绝大多数理想城市模型的核心和基础都可以归结为“自然城市”——以自然为依托,构建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关系。


他认为,自然城市是紧凑之城、地域之城、生态之城、有机之城、共享之城、诗意之城。


• 自然城市是紧凑之城,只有友好地对待自然,自然才能更好地反哺人类;


• 自然城市是地域之城,是基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气候条件建造的城市;


• 自然城市是生态之城,是遵循自然进程、追求自然系统完整性并按生态学的原理规划和建设的城市;


• 自然城市是有机之城,其中的自然空间均达到或超过了城市应有的自然空间的最小值,实现的潜力在于将城市中的灰色基础设施绿色化;


• 自然城市是共享之城,将城外的山水林田的自然风景引入城市,还通过廊道和微廊道渗透到城市街区,使开放的绿地具备方便的可达性、连通性和共享性;


• 自然城市是诗意之城,是在满足城市综合复杂功能的基础上,尊重自然过程并按中国特有的风景营建思想规划和建设的城市,是将自然转化为画意并上升为诗境的城市。


自然城市可以说是通过保护、修复、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城市的蓝绿空间,以及将城市灰色基础设施及建筑的部分表皮转化为自然空间。将以上两者结合,构成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支撑起城市生态、社会、经济、文化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


微信图片_20230901110336_4.jpg



《风景园林总设计师负责制的实践探索》

朱祥明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朱祥明以《风景园林总设计师负责制的实践探索》为题,提出风景园林由于其专业特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迫切需要发挥设计师的全程把控作用。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朱祥明阐释了风景园林“总设计师负责制”的定义、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他结合自身长期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实践经验,剖析了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风景园林项目比其他工程项目更需要实行总设计师负责制的原因。


他深度探讨并剖析了风景园林设计企业和风景园林设计师职业素养在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面临的挑战,进而总结出项目实行“总设计师负责制”相对于传统设计体系转变为 “精细化设计” “设计+管理”“全过程品控”“设计+科研+创优”的四大特点。


微信图片_20230901110337.jpg


《以人为本 生态优先 

打造人城园和谐共生的公园城市》 

王香春

中国城建院城乡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


王香春总体介绍了全国各地公园城市建设情况,她指出,公园城市已成为各地城市推动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目标。


在明确公园城市定义(公园城市是集生态性、景观性、功能性、文化性、普惠性于一体的全面实现宜居、宜学、宜养、宜业、宜游的新型城市发展理念)以及公园城市内涵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打造人城园和谐共生的公园城市的方法路径和建设目标。


她指出,公园城市建设应围绕7个主要建设目标策划实施方案、任务分工、进度安排、过程监督、动态考核等,一步一步推进公园城市建设。7个主要目标分别为:生态环境优美、人居环境美好、生活舒适便利、城市安全韧性、城市特色鲜明、城市绿色发展、社会和谐善治。


在建设过程中其一要做到体系化、协同化、人文化、低碳化、智慧化五“化”,其二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践行“基于摸底评估和对标评价,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好方案再进行项目实施,加强全过程管理,最后再基于等级评价反向评估”的实施路径,最终实现螺旋式上升、永续发展。


微信图片_20230901110337_1.jpg


《“双碳”背景下的绿色空间营造设计思考

以济南先行区和博鳌零碳示范区建设实践为例》

王斌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规划设计分会秘书长


王斌围绕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这一热点问题,通过济南、博鳌两地的实践案例,分析了风景园林视角下的绿色空间营造技术路径。


• 以济南的实践为例,提出要保护自然、生态优先,立足城市山水格局和自然环境,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城”的生命共同体,按照“承山势、理水脉、育林网、营田园、塑泉湖、增湿地、环绿链、增景园”八方面优化提升现状蓝绿空间布局。


• 以博鳌的实践为例,提出低碳园林景观设计要坚持“低投入、低维护、重循环、近自然、可持续”的生态修复理念,通过提升蓝绿空间碳汇能力和生物多样性水平,来促进碳中和。


在“双碳”背景下,在规划层面,未来的绿色空间营造要积极探索城市第五立面、小微空间、口袋花园等金角银边的空间绿化体系构建,建立项目建设碳补偿机制,减少建设项目的土地干扰,增加城市碳汇能力。


在设计层面,通过园林景观低成本建设、低碳材料解构与重塑、植物群落高固碳配植等途径,优化空间节约更新,推进城市低碳更新。


在标准规范层面,建立不同绿色空间类型的低碳景观评价标准,为风景园林行业从业人员在具体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过程中提供参考依据。


在实施监督层面,出台行业标准,加强碳氧平衡监督与预测,量化区域绿色碳汇,建立高效数字化低碳宣传和模块化核算平台,明确绿色空间建设的碳汇效应。


微信图片_20230901110337_2.jpg


《公园城市城园融合路径与公园场景营造》

陈明坤

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院长


陈明坤系统介绍了公园城市理念提出五年以来,成都突破了单一的绿色生态建设方式,着眼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围绕公园城市建设、城园融合、公园场景营造进行的创新实践。


报告通过分析公园城市的本质特征、形态特征、价值特征、路径特征,梳理总结出成都系统谋划,探索新理念、推动新实践、营建新场景、开创新生活,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把城市建设成为“园中建城、城中有园、推窗见绿、开门见园”的未来公园城市的思路方法。


总的来讲,公园城市建设,应当以全类型、全龄化人群的多样化需求为导向,坚持复合功能基础上多样业态融合,生态场景基础上的文化、生活、消费等多元场景叠加,公园功能与人本需求映射,开放共享与绿色生活协同,实现绿色景观界面融合渗透,彰显园中建城、城中有园、推窗见绿、开门见园的未来公园城市特征。


微信图片_20230901110337_3.jpg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中的幸福生活》

张静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景观院总建筑师


张静分享了中建西南院多年的公园城市理论研究、相关规划规范编制和全产业链的不同尺度项目实践案例,以及超大特大城市转型新路径、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人民需求运营前置新方法等实践经验,展示成都面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公园城市”的创新探索。


张静提到,公园城市建设,要让“产、城、人”转变为“人、城、产”,以城聚人、以人聚产、以产兴城;通过机制的完善、多元协同的制度化和服务供给的系统化,让“城市中建公园、公园中建城市”转变为“城市中现公园”;在“场景营造”之外加强“产业逻辑”,在场景化思维下营造“三生融合”的城市新空间,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气象万千。


张静从“公园城市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城市因人而美好”展开,以新加坡、莫斯科、伦敦、东京、波士顿五个城市为例,分析了它们在公园城市建设领域的可借鉴之处。


在国内的优秀做法方面,张静从三个层级分析了成都市大量实践案例。在城市级实践上,介绍了城市“绿心”龙泉山和龙门山、城市“绿环”环城生态公园以及城市“绿轴”锦江公园的城景相融场景;在区域级实践上,分析了天府兴趣兴隆湖、东部新区三岔湖、高新区交子街区的蓝绿交织场景;在项目级实践上,通过分析玉林片区城市更新、天府文化公园建设、露天音乐公园建设、锦绣系列项目建设、三圣乡花乡农居和城市最美阳台建设,分析了场景构建生活的具体做法。


微信图片_20230901110337_4.jpg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贾建中副理事长作了闭幕总结。他表示,本次论坛从公园城市与城市更新的角度,围绕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讨,基于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低碳技术评价与应用,公园城市的理论与实践,公园城市的标准体系,自然城市以及宜昌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成果与经验等方面进行探讨,聚焦热点问题和园林绿化关键领域,展示交流研究成果。论坛上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内容丰富,交流热烈。


来源丨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标签

0

近期浏览: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

鄂公网安备 42058302000238号